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邯郸 > 旅游景点 > 正文

邯郸丛台公园详细介绍漫步北游碧水清波荷花飘香

发布日期:2016/7/13 6:05:16 浏览:261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9.6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2余亩。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从东门步入丛台公园,迎面是雄伟的工农兵塑像(1972年10月建),苍翠挺拔的雪松,茂盛的生长在主路两旁。漫步北游,举目西望,是繁花似锦的花圃地。公园的西南部为观赏动物区。园中东、中、西三湖互相连接,融为一体。东湖南部种植莲藕,夏日荷花映日,碧叶满塘,使人留连忘返。其它水面碧波荡漾,皆可垂钓或荡舟穿桥泛游湖中。园林建筑,除古丛台、望诸榭外,还陆续增建了工农兵塑像、春歌亭、醉月亭、长廊、碑林、二度梅雕塑等,并对原在湖边已破败的七贤祠迁址翻建,彩塑了赵国在立国前后树有特殊功勋的七位贤者。

登上丛台极目远眺,西边的巍巍太行山层峦起伏,西南赵国都城遗址赵王城蜿蜒的城墙隐约可见,西北便是赵国的铸箭炉、梳妆楼和插箭岭的遗址。俯视台下,碧水清波,荷花飘香,垂柳倒影。

丛台

丛台高26米,南北皆有门。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望诸榭

丛台公园中湖湖心岛上,有一座六角攒尖式建筑,名“望诸榭”,俗称湖心亭。系1971年11月重建,1972年10月竣工,投资25686元。由园林处老技工刘振福等设计,上复绿色琉璃瓦,榭高10.2米,六角微翘,结构精巧。建筑面积101.44M2。榭上缘柱间连以水磨石连凳,供游人憩息、观景。内侧柱间墙面嵌有半透明式花窗。南北各有门。榭之南,建有水泥花池二,莳种四时花卉;榭之北,立有太湖石假山;榭之周,为垂柳环抱。水、榭、山、木相映成趣,使942M2的小岛,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榭西建有水泥结构平桥与湖西岸相接。北有长堤北行而东折,直通丛台下。堤上有四角“宛在亭”一座,立于二拱桥之间。

七贤祠

七贤祠位于古丛台之北侧,面南而立,总占面积524M2。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1983年题“七贤祠”匾额。左右为青砖透花景墙。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顶复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建筑面积131M2。为原邯郸市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胡绍英设计,园林管理处基建维修队施工。1980年10月奠基,1983年10月竣工。

二度梅园

从丛台正门南向过拱桥,有一座风格别致且富有故事情节的小园,名“二度梅园”。该园占地1173M2。东、西依湖傍水,南对春歌亭,北与丛台隔桥相望。该园四周黄杨绿篱环绕,园内植物以腊梅为主,间种有紫薇、樱花、红叶李、雪松等花木。假山盆景点缀其间,山水花木相映成趣。丰富了园中的景观。

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尊白水泥双人塑像,为市园林处雕塑创作室刘杰根据二度梅故事于1988年创作。此塑像表现了男主角梅良玉、女主角陈杏元二人含情脉脉、悲悲切切,生死别离,难分难舍的情景。

丛台湖

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望诸榭,湖边建有长廓,假山,花圃,茶亭,饭庄,湖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或临湖垂钩,或湖泛舟,均有无穷乐趣。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