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邯郸 > 百姓生活 > 正文

鲜花寄哀思清明更文明

发布日期:2024/3/25 18:53:35 浏览:7

来源时间为:2023-04-06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各地全面开放了现场祭扫。清明节前后,我市各大殡仪馆、墓园均迎来了祭扫小高峰。

人们祭之以礼,或为已逝亲人擦拭墓碑,或在牺牲英烈碑前敬献鲜花,市民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现场

车位满人流多

4月2日是清明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位于邯山区马庄乡南环路与机场路交叉口的龙台公墓迎来众多提前祭扫的市民。

“今年清明假期只有一天,再加上一般清明节当天人多,所以我今天特地提前来祭祀。”市民林女士和家人一起驱车来为父母扫墓时,发现附近的车辆骤然多了起来。上午9时许,附近的车位都已经被占满,来得晚的车辆陆续排到了机场路上。门口售卖鲜花的摊点,也一直从马路边延伸到公墓入口处。

“从这个周末开始,扫墓的人群逐渐增多,家属现在也逐渐理性,不扎堆前来了。”龙台公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月1日早上6时左右,门口就开始出现扫墓的市民,不少市民利用节前时间扫墓。

而为迎接祭扫高峰,邯郸市人民纪念堂、邯郸市劳动路骨灰堂、邯郸市龙台公墓延长服务时间、增设服务窗口。4月1日至4日上午,上班时间提前一小时,早上7时30分开园,清明节当天早上6时开园;另一方面,公墓进门处搭建了临时咨询台,向祭扫市民赠送菊花,并提供免费茶水、休息座位等服务。

2日上午10时,年过八旬的王奶奶自己坐公交来紫山公墓为丈夫扫墓。“孩子本来在手机上给我预约了5号来祭扫,但我看2号天气好,就提早来了。我能进去吗?”王奶奶询问一旁的志愿者。

得知刷身份证可以直接进入后,王奶奶焦急地面庞舒展开来。“又一年清明节喽,但今年不巧,孩子正好在外地出差,不能一起来了。”王奶奶提着小花篮,缓慢地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找到老伴的墓地后,看着照片默默发呆。

“亲手用抹布擦去墓碑上的灰土,才觉得心安。”王奶奶感慨道,她的老伴在2015年离世,此后每一年清明节,只要条件允许,她都亲自到老伴的墓前放上鲜花,以表哀思。

“现在的生活很好,孩子们也都很孝顺,趁着现在身体还不错,我想守住这份坚持。”

缅怀

隔空对话致敬先烈

3月31日,赵都小学师生整齐地站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广场上。学生手捧白纸花,低头默哀,随后走进烈士墓区献花。

清明节前夕,很多企事业单位选择走进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与那个年代牺牲的青年烈士们相遇,通过隔空“对话”,感悟他们的满腔热血和家国情怀。

“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牺牲时年仅37岁。24岁的团长丁思林、26岁的纵队政治部主任邓永跃、26岁的团长兼政委李林、29岁的董天知、28岁的谢家庆、33岁的王根英、37岁的何云……园内安葬着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203位先烈……”讲解员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一幅幅战斗场景在眼前浮现。

凝视这些光辉的名字,很多参观人员不禁感慨:他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献出了宝贵生命。

“自开展清明祭扫以来,很多市民走进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扫瞻仰烈士英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截至目前共接待祭扫群众12万余人,接待群体性祭扫360场次。”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前来祭扫的人数过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陵园调整了工作时间,3月27日开始对外开放,并将园内每日开放时间提前至早上7时。

“天气好的时候,基本都会出现一波小高峰,我们也号召大家错峰参观。”工作人员介绍,从预约平台看,今年祭扫高峰为3月31日,单日入园祭扫人数最高达2.5万余人。

手捧一束鲜花,追忆一个名字,铭记一段故事……清明节的每一缕哀思,于家庭,饱含着人们对亲人的无尽眷恋;于国家,激荡着根植于内心的家国情怀。在这赓续不绝、又温润绵远的清明节里,人们怀念过去,又憧憬未来。

故事

敬鲜花话思念

“老伴,我们来看你啦!”在永年明山九龙园公墓内,年过七旬的老李将带来的鲜花一枝枝剪好,轻轻摆在妻子的墓碑前。

“我母亲和父亲感情特别好。年轻的时候,他们在一个厂里工作,后来相识、结婚,在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基本没有吵过架。”李梅香说,遗憾的是,母亲7年前因病去世了。

由于自己已在上海安家,母亲离世后的这些年,李梅香不放心老爸一个人在永年老家,便把父亲接了过来。但每年的清明节扫墓,却是雷打不动。“基本每年清明前夕我们都会专程返回老家,一起来看望妈妈。但前两年因特殊原因不能线下祭扫,父亲就老念叨。”李梅香指着墓碑前的鲜花说道,这些是父亲精心挑选的,有母亲生前最爱的白牡丹,还有各种颜色的小雏菊。

“老妈啊,现在家里一切都好,冉冉今年也打算结婚了,到时候带着孙女婿再过来看你。对了妈,你还记得邻居刘阿姨吗,她今年也搬到上海了……”李梅香一边擦拭着墓碑,一边不停地说着近况。在她心中,母亲只是换了种方式守护她。

“现在有时候生活中遇到难事的时候,总在想,妈你要还在的话,会该怎么办呢?”今年50岁的李梅香,总是觉得在母亲墓碑前又做回了小孩。“在这感觉能和我妈说说心里话,心里踏实,我妈肯定听得到的……”

恢复线下祭扫的首个清明节,在公墓内,不少市民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家住丛台区的杨女士,今年刚满30岁,56岁的父亲在年前因为一场车祸离世。“今年是父亲不在的第一个清明节,一走到公墓这儿,还是觉得不敢相信。”杨女士抹抹眼角的泪水,有点哽咽地说道,“我爸最喜欢吃甜食,但因为血糖高,一直不敢让他随便吃。”

“有一次我回家,远远看到他在菜市场,买个糖糕吃,看见我过来,赶紧藏到身后,跟个小孩一样。”杨女士憨憨笑道,转身从包里掏出几个奶油蛋糕,“老爹,现在可以随便吃了,再也不拦你了,就是没事了多来我梦里几趟,想你了……”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薛雅兰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