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邯郸 > 资讯杂谈 > 正文

邯郸说|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发布日期:2024/3/12 15:57:07 浏览:22

来源时间为:2023-12-22

原创兰藉文化

作者

邯郸夏

红楼第十一回,书中交待: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也未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

为什么说冬至是大节呢?我们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个恒星年,365.25636天,而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顾名思义,就是真正的冬天来了。从这一天开始数九,可以说一天比一天冷,所谓数九寒天。随后的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从立春开始,气温开始回暖,但天气还是很冷。跟立秋并不意味着马上凉爽一样,立春之后并不是天气就不冷了,而是气温进入一个回暖的过程,可以说是温度变化的拐点,就好比是抛物线的转折点。

以前我一直认为冬至是在地球绕太阳轨迹的远日点,离太阳最远,所以这天该最冷嘛。其实不然,南半球正是夏天,这就让“地球离太阳远了就该冷,近了就该热”的通俗的理解说不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地球除绕太阳公转外还要自转,自转轴不是垂直的,而是以23.5度向右倾斜,这样就形成了四季。温度主要是由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和时长决定的,跟近、远日点的关系并不大。冬至这一天其实是近日点,冬至的次日,地球离太阳渐远,这也就是新一年的开始,“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这里王夫人说“这样大节”云云。

至于新年为什么不是冬至次日而是一月一日,我们后边再说,这里先说说温度。为什么冬至不是最冷的一天而是从这天真正开始变冷呢?这主要是跟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有关,太阳虽然冬至这天传递到北半球的热量最少,但地表也是有温度的,降低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天并不是最冷的,随着地表温度的散发,我们才感觉到越来越冷。所以北方冬至一定要吃饺子,所谓“安耳朵”,饺子的形状跟耳朵很像,不吃饺子,即将到来的严冬耳朵是要被冻掉的。

记得在红群讨论芦雪广联诗时,有红友看到“苇蓑犹泊钓”、“池水任浮漂”等句发出疑惑:此时的水面不应该结冰吗?其实真不会结冰,由于地表的温度,此时的水反倒是温的,甚至早上会冒热气。结冰要等到三九、四九,所谓“三九、四九冰上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而倒春寒往往冻人不冻水,也是这个原因。不得不佩服红楼作者观察生活的仔细。

关于冬至还有一句俗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天开始,太阳要向北回归了。所以冬至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书中第十四回,秦氏五七正五日,凤姐早上六点半过来还要打灯笼,宁府这边更是戳灯照如白昼,此时的节气只能是大雪前后,即十月中下旬。冬至至早不在十月,最迟不进腊月。按书中所写,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次日便是腊月初一。贾母也说凤姐:

“你们娘儿两个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看看他去。”

去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二十九,但因为是小月,次日也是腊月初一。都是在进入腊月的前一天才冬至,这已经是最晚的冬至了。而今年春节是在1月22日,也是过得最早的年,农历与阳历仅差21天,所以今年闰二月。而最晚的春节是在2月19日。我清楚记得应该是97或98年的时候,正月十五时正在开两会,杨狗子都已经开始落了,榆钱儿都长出来了,“烤百病”时浑身冒汗。

就是说,农历与阳历的差值一直都是在20-50天之间循环往复,当这个数值逼近20的时候,就必须要闰月。回到冬至,就是当冬至是在农历十一月下旬的时候次年必定要闰月,并且冬至越晚次年闰月越早,所以书中写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次年必定跟今年一样,也要闰个二月。这样农历与阳历之差就由20变成了50天,如此往复,这个差值每年缩短10天左右。

所以那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红楼第二十七回写四月二六日交芒种节,又看到二十六回宝玉跟贾芸说“我怎么就忘了你两三个月”,再有魇魔法是在三月十八日,从三月十八到四月二十六仅38天,怎么也凑不够两三个月,于是作者说这里闰了个三月,这就太没有常识了。芒种是在六月六日,距四月二十六40天,难不成闰月前农、阳历之差仅有10天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置闰月到底是临时决定的还是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肯定是有规律的,不会是看着农历和阳历离得太近了就安排一个闰月。我们知道,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9.53天,而历法上是以两次春分之间365.2422天为一年,而这等分成24个节气。其中奇数的节气叫节令,偶数节气称中气,每两个节气相距15.22天。农历有大小月,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应该有两个节气,当一个只有节令没有中气的时候,该月之后便要置闰。两个节气是30.44天,比每月的29.53天多出0.91天,闰月可以理解成这0.91天的累积。也可以理解每个月成闰月概率9.1,每11个月达到100。闰月就是释放概率,冬至则是清零。阴历的回归年其实是从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朔日开始算的,即腊月初一。就是说闰腊月的概率为0,闰正月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闰月一般都在二到十一月之间。所以每19年要置7个闰月,0.91×19×12÷7=29.64天,正好一个月。不得不承认,当初发明闰月的人真是个天才。

事实上,这个闰月的概率不是平均的,因为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离太阳越近转得越快,从春分到秋分的时间其实比秋分到春分长,越靠近远日点的月份闰月的可能性越大,所以闰五、六、七三个月最多。这也让闰腊月、正月变得更不可能。

这就回到了前边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公历新年不是从冬至次日开始而是一月一日呢?事实上,公元前45年设置现代历法的时候十二月三十一日就是近日点,即冬至,新年从次日即一月一日开始,当时人们已经知道365.25天为一年,所以每四年设一个闰年,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一年其实并不是365.25天,而是364.2422天,每年其实是多算了11分14秒。这个误差经过1000多年的累积到1582年时已经达到了19天之多,近日点前移到了十二月十二日。若不再完善,这个误差会越来越大。所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把日期向后强行调了10天,十月四日之后便是十月十五日。于是近日点就成了十二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冬至,而新年还是在一月一日。但这个数字总还是有误差,于是这就又有了逢100的整数年不是闰年,要把日期往前提一天,这样就更接近实际的每年365.2422天。如果你觉得时间很抽象,一时绕不过这个弯儿,不妨联想一下我们常用称重的称,或水、电表,说白了就是称或表大了,即一斤或一个字比实际的要大,所以数量也要增加才能真正匹配。

至于二月为什么不是像其它月份一样是31天或30天,而是闰年29天,平年28天,很多人也应该不清楚怎么回事。网上绝大多数说法是古罗马当时处决犯人是在二月份,人们都不愿意死,所以就把二月份调短了。这说法不足为信,把天数调少跟处决多少人没有必然的关联。这就像我们中国的春节一般在二月四日的春分前后一样,当时罗马历的正月是从三月一日开始的,二月份其实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相当于我们的腊月,并不是网上说的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凯撒大帝修订历法时,因为他是七月份出生,便把每年的奇数月即一、三、五、七、九、十一月定为大月,而偶数月为小月,但这样一年就成了366天,于是从年末的二月减去一天,二月就成了29天。英文七月July,其实是源自恺撒的名字Julius。而他之后的奥古斯都大帝的生日是在八月,为了显示自己跟恺撒大帝一样的伟大,把自己生日的八月以自己的名字Augustus命名,也就是英文的August,也改成大月,并且把之后偶数的十月和十二月也改成了大月,这样一年就有了七个大月,于是又从每年最后的二月拿出来一天,这样二月就成了平年28天,闰年29天。英文九、十、十一、十二四个月对应的拉丁文的原意其实分别是七、八、九、十月。

既然说历法,就捎带着把世纪与年代一起说说。若问2023年是多少世纪多少年代,相信世纪没有争议,就是二十一世纪,但要说年代,只怕就又会吵起来了。2023年到底是二十年代还是三十年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三十年代。我清楚记得上初中时历史老师讲过每个世纪的第几个10年即为几十年代。头10年为初十年代,尾10年为末十年代。当时的字典上也是这么解释的,课本、报纸、影视作品也都是这么用的。60、70后非常熟悉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有句歌词是“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首歌其实创作于一九七九年,即“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时候。但是后来因为这个问题在红群与群友争论,再去网上查,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改了,即以数字几打头即为几十年代,不禁愕然。我想这应该是错谬流传太广,为迎合错误的绝大多数,所以干脆将错就错,应该是进入新千年后改了。错的人多了,错的就成对的了。

这又让我想起红楼第七十一回写贾母的八旬之庆,这个八旬到底是多少岁?历来众说纷纭。这个旬其实跟年代一样,也是第几个10年之意,就是说从这里贾母的年龄进入第八个10岁,其实是七十余岁,不可能是八十大寿。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明多少岁生日,而说“八旬之庆”呢?我认为这应该贾母真实年龄的讳称。旧时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认为这两个岁数是老年人的一个槛儿,所以到这个岁数都不实说,而说成大一岁或小一岁。我老家邻居原来就有两个活100多岁的,但你要问老人岁数,他们家人都会说是99,所以有的老人就过了好几个“99岁”。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八旬之庆”,其实是贾母73岁的生日。无论是从说75岁的刘姥姥“比我大好几岁呢”,还是“从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73岁都是一个最合理的岁数。

刚才说到新千年,那新千年到底是该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还是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呢?其实应该是后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耶稣降生那年是公元元年,并没有公元零年,所以第二、三个千年肯定也应该从1001、2001年开始算。世纪、年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我刚才坚持认为2023年是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的原因。

说到历法就不得不说星期。七天一周是惟一个跟天文没关系、纯人为设计出来的一个计日周期概念。但要问一周的第一天是周几?我相信多数人会说是周一,其实周日才是新一周的开始,这应该是中国当年引进“周”这一概念时翻译和命名造成的问题。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上帝做了六天的工,创造了宇宙万物,第七天就歇了,所以每周的第七天被定为安息日,这天其实是周六。我们现在过的星期天,其实耶稣周五预备日被钉死十字架后第三天的复活日。而基督教的复活节正是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这其实是在犹太历的亚笔月,也就是我们说的正月。以色列人的逾越节实在跟中国的春节太像了。这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留待春节再说吧。

说了逾越节、复活节,不妨再说说五旬节。合和本《圣经》对五旬节的注解是:犹太人收割大麦的节日,在五月二十日前后,节期是在逾越节后的50日,所以叫作五旬节。这个注解其实是有问题的,五旬节应该是在初熟节后的50日,而不是逾越节。按《圣经》原文的记载,五旬节又叫七七节,是从开镰收割禾稼(即大麦)、也就是初熟节后的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50天。逾越节与初熟节,其实相当于我们的端午节和芒种节,这两个节有时候会重合,但真正的小麦成熟其实是在芒种,这个日期是固定的,即阳历的六月六日。而端午节是农历,因为闰月的原因,会在五月二十六日到六月二十五日之间移动。按第二十七回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那9天后的端午节应该是在六月十五日,而庄稼成熟肯定不会随着端午节这个前后移动。五旬节,其实是说从开镰到归仓、见新面要50天时间,也就是整个夏收的持续时间。

再说回刚才的迎接新千年,我记得当年是迎接了两回。2000年1月1日就迫不及待地迎接了一回,结果后来说迎接错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 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邯郸联络处揭04-26

    来源时间为:2023-05-12河北新闻网讯5月10日,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邯郸联络处在邯郸市揭牌成立,推动邯郸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河北省民俗……

  • 时速400公里动车组,要来了!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20时速400公里动车组,要来了!时速400公里动车组,要来了!2024-04-2008:26编辑:窦嘉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4……

  • 干部到一线围着百姓转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16为政之道,民心为本。推动邯郸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到干部到一线、围着百姓转,全心全……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