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邯郸 > 百姓生活 > 正文

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1日樊成华)

发布日期:2021/3/7 1:49:06 浏览:18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出口总值增长30.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8。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位居全省中上游。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剩余3335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7.97万人,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交付使用,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措施跟进落实。超额完成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邯钢老区、邯电退城搬迁项目开工建设,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化企业围城问题取得历史性进展。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支持配合人大开展“6 1”联动监督,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工作如期完成。

(四)城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承办第四届省园博会,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运营,华润万象汇、107国道绕城段开工建设。开展县城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初步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齐备的县城新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30个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完成治理,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1.5。

(五)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推行节假日全天候服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9.9。顺利完成乡镇和街道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七大系统72家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2.6万余名退休职工实现了“能看病”,9000余名在岗职工实现了“能退休”。中船汉光成功登陆创业板,7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10项,北科院邯郸分院入驻企业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5,增幅全省第一。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承诺。主城区燃气用户免费加装安全自闭阀,室内洁净煤取暖用户免费加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市博物馆新馆建成投用,杨式、武式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综合体育馆、市一中体育馆开工建设,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00处。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直、省直驻邯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邯郸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惠民之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推动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必须抓牢发展第一要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厚植生态底色,引领绿色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传承邯郸改革创新历史血脉,以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引领塑造发展优势,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偏低;我市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上市企业数量偏少,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位靠后,退出全国“后十”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民生保障短板弱项不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与群众愿望还有不小差距;政府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办事人员“吃拿卡要”仍未禁绝,营商环境还需持续改善。去年受疫情影响,全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务实做好各项工作,有效解决突出问题,不辜负全市人民期望。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描绘了“十四五”乃至未来15年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5年,全市经济质量效益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邯郸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座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将崛起在冀南大地,绽放出璀璨光彩。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产业优势重构、交通枢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数字邯郸培育四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邯郸,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加快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邯郸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正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迸发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快速推进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集中显现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期,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以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为载体支撑,凝心聚力,持续攻坚,强力突破。

(一)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增创产业重构新优势。围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加快发展“532”主导产业,打造产值3千亿级精品钢材生产基地、2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培育700亿级生物健康产业、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网络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力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冀南新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武安工业园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新金钢铁、恒工机械等示范作用,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年内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系统布局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谋划建设邯郸市数字经济研究院,加快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东部东湖新城抓推进、南部滏阳新城抓联动、西部生态新城抓提升、北部产业新城抓培育、中部老城区抓优化、组团城区抓融合,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

(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人才核心支撑,在落实好“人才新政26条”的基础上,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让更多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中国船舶718所、汉光重工、河钢邯钢、晨光生物等企业行业领军作用,在氢能、特种气体、铁基新材料、陶瓷新材料、天然提取物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跨越式提升。突出区域协同创新,用足用好京津创新要素,深化与重点高校、大院大所等对接合作,形成“京津研发、邯郸转化”新模式,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力争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邯郸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加快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夯实重大基础设施新支撑。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提升铁路枢纽功能,力争聊邯长高铁、石邢邯城际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进衡潢铁路等客运铁路项目和邯黄铁路复线、沙午线提升改造等货运铁路项目,开行市域(郊)铁路,谋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争铁路总里程达到946公里。着力打造便捷通畅的公路交通体系,加快推进515国道邯郸段改扩建、雄安新区至郑州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逐步构建“五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力争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全面增强机场通航能力,邯郸机场国内通航城市力争达到30个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人次。以邯郸机场为基地,以魏县、涉县等通用机场为节点,构建“1+N”航空网络。统筹推动高铁、城际、航空、市域(郊)、城市轨道交通等高效衔接,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围绕推进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创建赵王城、邺城、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响堂山等石窟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保护利用,谋划建设国家级城市考古和保护基地,延续历史文脉。加快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太行红河谷、大运河、滏阳河三大文旅产业带,培育壮大赵文化、磁州窑、太极拳、成语典故、红色旅游、女娲神话六大文旅产业集群,构建“三带六集群”发展新格局,支持漳河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厚植生态新优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邯郸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力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努力将母亲河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带。推进娄里水库、茅岭底水库、牤牛河东延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让生态水系激活城市灵性。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更多靓丽城市名片。

(五)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畅通双循环新引擎。围绕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经济循环流转,以邯郸国际“双港”现代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复兴智慧物流园区、冀南快递产业园区、肥乡综合物流园区为支撑,构建“一核三区”现代物流产业格局,力争全社会物流总额突破万亿元。促进消费要素流动,提升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能级,打造特色夜经济商圈,引进知名电商区域总部,培育定制、体验、智能、绿色等消费新热点,拓展“互联网 消费”新空间。促进外贸双向流通,加大钢材、铸管、标准件、陶瓷、童车、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外贸基地支持力度,完善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武安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支持新峰水泥、文安钢铁、企美农科等企业做大做强海外项目,支持邯郸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撑。

(六)加快建设教育医疗中心,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数。围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扩容工程、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解决高中学位短缺、初中“民强公弱”、农村教育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