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邯郸 > 下设单位 > 正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6/4/3 4:03:16 浏览:207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3年6月,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办学方向,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率先提出了一系列高职办学的新思路,形成了大系统教育观及“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和育人理念。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后,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上下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拉开了骨干院校建设新篇章。经过三年建设,学院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高度重视

在组织和制度上提供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后,院党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三二三”发展战略、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系部处室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办,明确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督导1-2项具体项目。

制定保障政策和制度。根据项目建设方案精神,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院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设备管理规定、资金筹措办法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强化督导推进。院党委书记、院长上下沟通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院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工,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调度,深入有关项目系部处室了解情况,出主意想办法,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进展。

多管齐下

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上打出组合拳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骨干院校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院党委高度重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现了新的突破:

促进地方立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借助邯郸市地方立法优势,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地方立法工作:2010年12月,完成了产学合作地方立法的立项工作,并完成了相关调研;2011年,学院起草了《邯郸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草案)》;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入了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目前该条例已通过人大常委会二审,8月9日将进行三审。

搭建平台为建立政企校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奠定基础。2011年7月,在政府支持下,学院筹备召开了有市政府、发改委、国资委、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工信局等部门领导、部分合作企业代表和学院中层干部参加的首次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为依托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政企校三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奠定了基础。目前,各重点项目所在系已经成立了理事会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以理事会为主导、以系专门委员会为运行主体、以专业为具体支撑的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组建职教集团,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广度。在承办职教联谊会基础上,学院牵头成立了邯郸职教集团,2010年又将职教集团扩展到各专业紧密结合的企业,制定了章程和有关制度,促进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形成。

完善制度,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结合骨干院校建设,学院制定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意见(草案)》、《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完成了《理事会章程(草案)》的起草并召开了筹备会议,促进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强力推进

在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上突出四个重点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学院先后选派40名骨干人员,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课程体系改革的学习和培训,并多次请国内专家来校进行相关主题的学术报告,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制定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确定了职业技能训练项目模块,改革了教学实施方案,编写配套课程教材和实训教材,并与实训基地企业共同制定技能和表现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制度,创新了考核评价方法,构建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多次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团队水平和领导能力。为配合骨干院校建设,学院狠抓干部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本着“德才兼备、客观公正”的原则,院党委通过轮岗和科学选拔,对中层班子进行了充实加强,先后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强、精干高效的队伍,提高了办学治校能力,为骨干院校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大“送、下、带、引、聘”的力度,先后输送18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攻读硕博士学位、专业进修和业务培训;建立起由各个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师资源库,有各类兼职教师2000多名,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行讲授和指导的目标;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学院已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双师素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与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基地建设为纽带,实现合作模式多样化。多形式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学院采取“筑巢引凤”等方式,与邯郸建工集团、美食林集团、格林电器等企业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氛围、熟悉真实工作流程,承担真实工作任务,促进其岗位技能提高和职业素质养成。与精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办冠名班,促进校企在教学、开发、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建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获得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

通过课程体系、团队建设和实训基地多管齐下,形成了“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重点专业形成了“知习相融,教做一体”、“三室一场”、“双职场”“分层项目引导”、“岗位技能导师制”等人才培养子模式,丰富和完善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以文化建设为轴线,努力实现以“文”化人。学院充分利用邯郸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将优秀地方文化与高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营造“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设立“赵文化研究所”,每年举办“马氏文化”“赵文化”“荀学研究”等研讨会;率先提出了“邯郸学”概念及其理论架构,编辑出版了《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辑萃》、《成语典故之都邯郸》、《邯郸学》等著作十余部。吸纳地方文化元素,凝练形成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并重,地方文化精髓与学院特色文化结合的“厚德强技、履和尚韧”的校训。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渗透地方文化:把太极拳列为必修课,每年举办太极拳大赛和参加国际太极拳表演;开设地方优秀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在自编教材中渗透地方文化案例;用红色文化熏陶和强化学生理想信念;以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为主线,融入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团队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等要素,切实开展学生军训和支持社团活动,每年举办主题鲜明的元旦晚会,经常组织健美操、彩色周末、趣味运动会、机械设计大赛、创新创意大赛等各类活动,整体推进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的“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寓学于工’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特色。我院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注重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把创新学生工作、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作为项目建设着力点。2012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99,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96,麦可思公司对学院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半年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院“2012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8.4的人选择在北京就业”,“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的半年后月收入高于在同城市就业的全国骨干校毕业生”。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发明,获得可折叠变形担架、多功能电动轮椅、老年人自动助力购物车等20多项国家专利,2011年专利授权数在全省本院校排名第九,连续三年在省专科院校排名第一,学院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称号;首创“万人千赛百团”阳光体育运动,有学生社团100余个;2010、2012年连续两届获河北省大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挑战杯、发明杯等技能大赛获奖200余项,在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获一、二、三等奖10余项。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院注重为区域发展服务,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性活动:承担了数字化邯郸欧盟项目,参与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完成了永年蔬菜基地物联网项目建设;为企业技术升级、产品研发提供服务:与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基地永年标准件协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发的螺纹滚压机床、螺栓螺母自动装配线等新设备,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类技术研发推广和咨询服务上千次,创造经济效益4653多万元;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各类培训基地,三年累计培训企业员工6万人次,承担省对口援疆项目,为新疆和静县培养学员102人;建成社会服务辐射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增强了服务和辐射能力。

辉煌已成过去,未来才是征途,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内涵建设为轴线,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