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7-14
国科大毕业论文致谢里,藏着浪漫2024-07-1418:1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原创点赞中国科学院大学
被时光轻柔拥抱的夏天
一年繁花似锦的毕业季
回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度过的数载春秋
仿佛每一刻都闪耀着知识的光芒
每一瞬都镌刻着成长的足迹
岁月悠悠
如同那不息的流水
悄无声息地带走了青涩
却留下了
沉甸甸的收获与无尽的感慨
敬恩师、敬亲友
敬自己、敬未来
此刻,当笔尖轻触纸面
字里行间不仅记录着
知识的累积与智慧的碰撞
更藏着国科大学子的深深谢意
(以下内容均为毕业论文致谢节选)
“我这一路是幸福的”
马建锋,国科大2024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我来自农村,从小不受关注,也不会有人想到,我能走到现在。小时候,父亲打工,母亲务农,即便是临近考试,放学后也得下田做活。回家路上,母亲总会问起我读书好还是干活好,“读书好”,我回答了母亲二十一年。把书读好,不再过苦日子,成了我拼到博士的信念。
求学之路谈何容易,想要人前出名就得人后吃苦。从小就要比别人多做一道题、多看一页书,到现在要多读一篇文献、多写一篇论文。这个世界太残酷,不进取就被时代洪流淘汰。这一路很激荡,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见识到了人外有人;这一路也很平静,没有生离死别,尽是些分分合合。
我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事。
我的导师赵太平研究员是站在科研门口为我引路的人。知识易学,思维难造,只有跟着智者学习才能看透本质。从采样到实验再到成果发表,赵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规范我的行为,却不束缚我的思维。在赵老师的“保驾护航”下,我迈进了科研的大门。
我的导师赵太平研究员也是为我推开人生格局之门的人。人情易作,格局难开,只有跟着贤者学习才能提升境界。大到理想抱负,小到言谈举止,赵老师躬行实践,更是一丝不苟地传授这些为人处世的经验。赵老师把研究生当作完整的“人”去培养,而不是只会科研的机器。
他所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疫情期间“药荒”时,赵老师送来药物,时刻关心我们的健康状况;经常主动请我们吃饭,坐在一起相互谈谈最近的心得;亦或是带领我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爬山,放空心灵、感受自然。科研路上,有位教学有方的好导师、待人亲善的好长辈、博学风趣的好朋友,我这一路是幸福的。
一个人的发展除了靠智商、情商之外还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读博期间,我认识了许多学术大家,也得到了他们莫大的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那些对我施以援手的老师、朋友。
最后,感谢每次被挫折击垮都能重新站起来的自己,感谢被现实反复磨炼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趁年轻,就去冲吧,九万里风鹏正举,莫负了这一腔拿云志!
“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王婷伟,国科大2024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单位: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三载悠悠,研途漫漫,始于桑落,别于荷月,提笔谢辞,落笔为终。在此,我想向陪伴我、帮助我走过这趟旅程的师长们,朋友们道声感谢。
师长易遇,人师难求。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吕晨老师。她是一位真诚、善良、努力上进的科研工作者。每次有了困惑,老师都会积极和我讨论、交流,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吕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倾囊相授,同时也在生活上关心倍加,让我感觉十分温暖。涓涓师恩,铭记于心。
愿岁并谢,与友长兮。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窗。总是安慰支持我的大学室友永芳,跟我一样内耗但会相互打气的张素,对我很有耐心的谭宇,总是开导大家的雨柔师姐,鼓励我表达自己的羽含,陪伴成长的同门祺娟和光滨,一起健身追梦的晓宇。我是那种没什么朋友缘的人,能一起走过这段时光已是非常幸运,祝大家能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有岁月来日再聚首,故人相聚也自有方。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再次,我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感谢国科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国科大公管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谢谢你们在学术上的指导,还有生活上的温暖。片纸有尽,而感激之情无尽。
春晖寸草,难以回报。然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想特别感谢我的母亲,没有她我不会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她也许不明白我在学什么,我在苦恼什么,但她会一直站在我转身就能看到的地方,给我一个拥抱。我也要感谢我的父亲,虽然我们相处总有摩擦,但我知道他也会为我流泪,为我感到骄傲。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最后,我想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我也许平凡,也许犯错,但我从未放弃自己。谢谢自己这三年的努力与成长,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总觉来日方长,却不知岁月清浅,时节如流。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愿我们大胆一些,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绝知此事要躬行”
胡建康,国科大2024届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了读书学习、实践求真的重要性。从“韦编三绝”的孔夫子,到“凿壁偷光”的匡衡,从“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到“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从尝遍百草以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身体力行研究杂交稻的袁隆平,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唯有读书方有机会改变命运,唯有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寒窗苦读二十载,今朝学业且功成。我很庆幸能坚持走完所有求学之路,从小学到博士,一路披荆斩棘。鄙人虽无悬梁刺股般的“壮举”,但也兢兢业业、沃野耕耘不负春,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回想本科四年洋洋洒洒的理论学习到底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六载硕博之路,品味酸甜苦辣之日夜,顿感“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
行文至此,不禁情涌笔端。除了感谢自己的坚持,更感恩这一路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携手并肩的同窗好友以及无私奉献的哀哀父母。幸而相遇,承蒙协助,谨致谢忱!
感恩吾师——许永研究员。许老师治学严谨,博学笃行,惟愿学生鹏程万里,不负青春年华。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从入学至今,许老师的教诲犹言在耳,难忘于心。自知才疏学浅,难堪造就,只得邯郸学步,略尽绵力。幸遇恩师,承蒙不弃,不吝言传身教!许老师常告诫学生:莫要不懂装懂,要不懂就问;莫要自欺欺人,似是而非。这正应了韩愈在《师说》中写的这样一段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除了时刻关注学生的课业,许老师还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鼓励大家劳逸结合,强健体魄。正如孙中山先生曾强调“斯为健康之要素,学问事业之基址”。电塔巍巍,珠江滔滔,恩师之风,山高水长。
“感谢先行者、同行者、后行者”
张彦飞,国科大2024届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已在国科大和高研院度过了六个年头,回想刚进入高研院的那年仲夏,仿若昨天。然幸得良师益友,在这过去的几年里给予我面对未来人生挑战的勇气与信心!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立于学生生涯的尾端,在短暂的科研旅程中,对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那些教我成长的事,和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我都深深地表达感激。
感谢先行者们!那些将一身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先辈,为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者们,他们是我所敬佩的,也是立志将要成为的。他们存在于过去每个冥思苦想的科研夜晚,在每一次疑惑中寻找答案的故纸堆里,为我的科研提供了思路和想法。人类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也许只是文章上的一行名字,但每一次文献阅读都是在和他们进行的一次交流。今天我怀着最崇敬的心情,向那些在科学研究中的先行者们致以最真诚的感激。
感谢同行者们!他们是我的至爱导师、手足朋友、血脉家人。首先感谢我的两位导师。两位导师温和亲善,乐观细心,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展现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科研上有求必应,特别是陈老师对生活充满积极地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再次由衷的感谢两位恩师,感激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对我的栽培与呵护。特别感谢322学生休息室的朋友们在实验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他们陪我度过了很多开心和难忘的时间,祝我的朋友们越来越好!最后我由衷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妹妹,是你们最无私的支持以及关爱,我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是你们的鼓励才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惧风险,敢于挑战!
感谢后来者们!你们对我发表的文章的每一次引用,对我硕博期间工作的每一次点评,不管是认同或是纠错,都是对我科研生涯的一次延续。感谢你们在未来为生物质转化领域以及我所从事课题的拓展与发展,能为你们提供一次正确或错误的借鉴也是我毕生的骄傲!
最后祝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切安好!
“愿防灾减灾尽显山地之美”
鲁学强,国科大2024届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无知:
潺潺书声岁月长,学海泛舟途更茫;
秋水望穿求成果,却见时光渐渐凉!
求学:
翻卷古今多少事,独对寒灯思未央;
实验终时精力竭,论文大修心亦茫!
彷徨:
夜深人静星河外,灯下孤影自彷徨;
梦回吹角连营处,又见青山月影旁!
疲弊:
经年累月书海行,渐觉身体已衰颓;
博士旅程多疲敝,孤帆远影绘苍茫!
淡然:
尘世喧嚣皆放下,唯有学问心中藏;
山高水长路漫漫,有朝一日见真光!
向往:
求索真理无穷尽,坐拥拓扑谈笑旁;
待到春暖花开日,方知此生不枉忙!
四季更替,万象更新,漫长求学路,今已至终章。回首初至师门之下,胸怀壮志,意气风发。似,才华横溢,志在千里;然,待到触及学术之峰,方知道阻且艰,学海无涯;而,立志不渝,勇往直前,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锲而不舍。承继前贤之智,亦得恩师同仁之助。至此,学业已成,即入社会。值论文告成之时,忆师恩如山,友情似海,爱情若星辰,双亲之养育河海不可比。感激之情,怎一言两语能尽述!
忆,初探学术之径,步履维艰,幸得恩师周公旦研究员,指点迷津,方才得以一窥学界殿堂之深广,苦思人生旅途之无垠。此恩此德,必将铭记于心,终生难忘!
亦,铭谢宋东日研究员、唐辉教授、栗帅副研究员、Prof.JensM.Turowski,Prof.ThomasPahtz,Prof.MichaelDietze于吾学术旅途中提纲挈领,助我跨越研习之难关,令吾之研究更臻深邃,避我诸多迂回,效率提升,实为满盈!
念及同窗,谢云旭、胡洪森、陈磊磊、周明俊、KahlilFredrickErmacCui、PamelaJessicaCacelaRoque、杜俊翰、赵予廷、李南俊、罗宏伟,时常把酒言欢,皆展胸怀,意气飞扬。同风雨,共学问,相勉以进,乐趣无穷。噫,友谊如此,岂不乐哉?愿,此情长久,珍贵同行!
及,深表谢意于吾之生父母、岳父母,自始至终,不懈支持,授予我坚毅之信念,给予吾行进之动力源泉!
尤须感激者,必如是爱人郑华琳。自备考始,至毕业终,七年有余,一如既往,恩爱体恤,推诚相待,不